育龙网
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修班 > 北京研修班

财政收入连年快增教育投入咋仍连年亏欠?

研修班网    yx.china-b.com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2日    来源:育龙网

教育经费达不到法定比例,已经是老问题了,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教育经费的增长似乎也并不稳当。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5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4。58%,反而比上年的14。90%下降了0。32个百分点。当年全国有23个省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但是,在目前的财政制度下,由于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制度激励比较匮乏,教育经费增长的势头能否维持下去,从而尽快达到法定标准,成为一个问题。

在法治较为发达的国家,地方财政支出的相当大比例用于教育。这并不一定是因那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从个人立场上多么重视教育,更主要的是因为财政收入该怎么花,是由民众或者民众通过其代表决定的。而任何地方的民众,恐怕都关心孩子的教育,当然会要求地方政府在安排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投入。

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按照现实的财政体制运转机制,地方政府怎么花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员决定的,他们的选择当然会有不少与当地民众、与人大代表相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会与民众及其代表不同,比如,对增加教育的财政投入,一些地方官员就未必热心。

怪罪地方官员的认识水平无济于事。制度决定人的选择。而在现有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各级地方政府负责人的任期相对较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会选择容易快速地出政绩的项目,而教育显然不属于这一领域。

人们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需要掌握资源的人具有长远眼光,作长远打算,才有可能保证投入。因此,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和支出的审批与监督,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毕竟,地方民众、人大代表长期生活在一方水土之上,必然更乐意把有限的资源,地投放到教育上,从而蓄水养土。

因此,保证教育投入,只是呼吁或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比如问责,确有一定用处,但治本之道还是建立、完善民主财政制度,真正让地方民众决定地方政府的钱该怎样花。财政预算制度决定着地方政府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效率的前提是合理的制度安排,以使政府资源用于满足民众的需求。

因此,各级政府如果要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改革财政制度,完善财政监督制度,让民众直接或通过其代表参与支出选择。只有财政民主,才能保证教育投入令人满意地增长。


发布者:ws2015

来源:研修班网本页网址:http://yx.china-b.com/yxzx/20090319/1089990_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研修班网 2003-2022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011号
沪ICP备13002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