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的一天晚上,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梨园屯中学的一间宿舍里,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三年级学生刘雪平,一边煮粥一边和一起来实习的两名女同学切磋白天各自的课“讲得怎么样”。
一个月前,他们与本校1061名同学一道,分赴全省31个县市的160多所中学,开始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现在,他们每人每周上课15课时左右,大多数人还担任见习班主任。
“顶岗实习”引发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改革创新:“3。5+0。5”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师范大学要培养能讲好课的新教师”
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着力向综合性“挺进”,为中小学输送合格新教师的办学宗旨逐渐弱化。在育人过程中,师范生成长的必要环节---实习,却因各种原因从时间到内容都被放松了要求,以至于有的学生毕业后上了岗竟不会讲课。毕业生适应期延长,长时间“上不了路”,很多中学甚至不愿再招聘师范院校的毕业生。
“坚守师范阵地,牢记师大的社会责任,强化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这就是河北师范大学为什么抽出半年宝贵的学习时间加强师范生实习环节的动因。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是河北师大对办学方向的一次明确认识,也是对学校品牌的一种定位。从实习实践中创造出来的“3。5+0。5”培养模式,就是把大学的四年学制分为三年半在校学习和半年到农村中学“顶岗实习”两部分,分别计算学分。
从2006年5月开始,河北师范大学就组织开展了“顶岗实习”:即安排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并经过系统培训后,到农村中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同时,采取适当方式对被顶岗教师进行培训。从第一批以自愿报名方式参加的504名学生开始,到去年年底,该校共有18个专业的2000多名学生到基层进行了顶岗锻炼。本学期开学,按照学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1000多名学生又接过了“顶岗实习”的“接力棒”。
河北师大派出了驻县管理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以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以保证“顶岗实习”的时间。每批实习生出发前,都进行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育调查研究和礼仪、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气力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河北师大党委书记李建强告诉记者:“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相对匮乏,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从教技能较差,这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立足点。”
“真刀真枪的顶岗实习真锻炼人”
潘新文校长所在的河北省威县二中,从第一批就开始接收河北师大的顶岗实习生,而且“能来多少就要多少”。二中甚至专门盖了13间新房给实习生做宿舍。这种积极的态度,来源于潘新文看到了河北师大学生的“顶岗实习”与那种“走过场”、“盖个章”的“实习”的不同之处,“是真刀真枪的上岗,真的能锻炼人!不但我们受益,实习生也受益!”
农村学校的现实给每位实习生提供了演练的大舞台。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2003级学生李婷婷每周上29节课,而她的一位同学在54天里上了200多节课。据带队教师介绍,有的地方因为教师的结构性缺编,学生到达后当晚就开始备课,第二天就上了讲台,尤其是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施展技艺的空间非常大。例如在威县实验中学,过去课外文体活动一概没有。实习生来了以后,合唱团、舞蹈队、美术组甚至男女足球队都建立起来了。有的大学生还在实习学校培训了国旗队,或组建计算机小组。
在农村学校顶岗这种“真刀真枪”的实战,让师范生们的从教技能以及其他综合素质都迅速提高,并且有了很好的口碑。去年,河北师大毕业生的签约率有了很大提高。
求职时,不少招聘的校长会先问:“参加过‘顶岗实习’吗?”这几乎成了用人单位衡量新招教师能力的一把尺子。该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闫东利提供了这样的数字:全院97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现已有93人正式签约。不但签约率高,而且签约质量存在明显优势,她把这归结为“顶岗实习”的“显性价值”。
“实习生受益,我们也受益”
文学学院教师张爱武曾第一批带队“顶岗实习”。回忆起当时50多天的实习经历,这位充满书卷气的年轻教师今天仍会激动不已:“那段实习,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历练!过去我们总是困惑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底该怎么做,其实到了实际当中,什么都不用说,就产生了强大的效果!”
清晨6点就站在了操场上,与学生们一块儿跑操;上午下午讲课、班级工作,每周十几节课是常态;早中晚三次自习要到位;熄灯前查一遍宿舍;回到自己宿舍后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这就是“顶岗实习”大学生常规的一天。而平时在学校里,不少大学生是踩着8点的上课铃声进教室,甚至该上课时还在睡大觉。现在到了具体的环境中,他们立刻就“长大了”,“自己能撑起来了”,而且好像“这几个月里学到的东西比在学校学了3年的还丰富”。
每批实习结束后,都会有实习的学生自愿留下来,因为大学放假早于中学,他们看到当地学校缺教师,而且已经教了几个月,就自动延长了实习时间,坚持到中学放了假才回家。外国语学院2003级学生任丽深有感触地说:“到了那个环境,才懂得什么叫责任感、什么叫奉献精神!”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也自觉地生发出来。在每一个实习点,都安排了实习生“混合编队”---各专业学生优势互补,学科渗透。实习过程中,每个点几名不同专业的同学都是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又互相“挑刺”:学英语的同学每天要面对80多人的大班高声讲课,把嗓子都喊坏了,学音乐的同学就教他该如何发声;反过来,学英语的同学又帮助学音体美的同学练口语……而他们互相“挑”的,是教学过程中相通的毛病。
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她感受到了几名不同专业的同学经过实习观念发生的转变:“说实话,原来有的同学虽然在师大上学,但并不准备将来当教师。但农村学校对高层次教师的渴求,让相当一部分同学加深了对教师职业内涵的理解,坚定了当教师的信念。”
河北省威县教育局局长张宏告诉记者:“河北师大的大学生‘顶岗实习’,激活了我们县的教育。”
威县是个省级贫困县,靠国家转移支付过日子,师资也因贫而弱。“‘两免一补’让孩子们能上学了,但跟着而来的要求是提高质量。所以我们迫切需要高素质、有新思想的教师。”接收了几批实习生后,当地老百姓都非常愿意把孩子送到“有大学生老师”的学校,像威县二中今年就转来初一学生120人、初二80多人。“‘顶岗实习’应该要搞下去!师范生受益,我们也受益,这是一项惠民工程!”张宏说。
2007年4月22日第1版
发布者:ws2015
来源:研修班网本页网址:http://yx.china-b.com/yxdt/20090222/288075_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