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曾被视为“万宝全书”的老师已很难再扮演“权威”角色。上师大附中在课堂倡导民主教学——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上周,记者来到位于桂林路上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随机走进高三班教室。此时正在上语文课,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三尺讲台上——那里站着的不是他们的语文老师,而是自己的同班同学小张。他正在为大家讲解古文,而语文老师则站在一旁不时地进行补充与纠正……
2006年9月,上师大附中提出并实施“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课题研究。两年多时间过去,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师大附中要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名校,必须在保证较高升学率的基础上,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负责老师对记者如是说。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麻辣教师”最受欢迎
要想革新教学方式,首先必须实践教学民主,而实践教学民主的关键就在于“民主”二字。“我们所说的民主,指的是师生关系。实践教学民主的核心就在于,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上师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余党绪说。
作为学生,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哪些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表示“上课有激情,比较有活力的老师”最受他们欢迎。高三班俞一飞同学说:“上课时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的老师,是我们最不喜欢的老师类型。”不少学生则希望自己能有机会遇上有性格的“麻辣老师”。
余党绪告诉记者,原本大家都以为学问越好、越完美的老师,越受学生喜爱,也理所当然会被称作好老师,但在和学生不断的接触中,他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学生甚至对我说,那些看起来很完美的老师,有时反而让人感到不真实,觉得离自己很远。而那些能充分尊重学生想法,并和他们平等沟通的老师,人气都很旺。”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以及获取信息的快捷、简便,过去被视为“万宝全书”的老师,时至今日已很难再扮演“权威”角色。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面与信息量甚至还超过了老师。
“老师已经不可能再在课堂里做‘高大全’了。我们所实践的‘民主’,就在于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应附属于老师。民主既是提高教学方式的手段,同时也鼓励学生养成一种独立的人格意识与自我意识。”余党绪说。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事实上,上师大附中针对“二期课改”所提出的“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并不是学校在教育改革领域所做的第一次尝试。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师大附中就率先提出“引导发现法”,通过各类扎实的实验进行有效探索;此后,“激活课堂”概念的提出,充分强调课堂教学中,引入含活势,探求有活力,思维要活跃,气氛要活泼,结尾留活意的“五活”概念。
“课堂是革新教学方式的关键所在,教学方式革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革新教学方式’和我们以前提出的‘引导发现法’、‘激活课堂’是一脉相承的。”上师大附中校长严一平向记者表示。
由于大部分老师习惯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也习惯了“你听我记,你说我抄”的“课堂法则”,在开始阶段,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都有些不太适应。得到了“话语权”的学生兴奋不已,“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老师则在上课过程中机械地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渐渐地,让学生发表看法成了新的形式主义。
一位一线教师这样告诉记者,原本做老师的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后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就先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待学生全部讲完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亮出来。这其实只是多了一道形式,并没有真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对此,上师大附中每年都会进行至少两次全校性的研讨会,各教研组会定期进行组内探讨,对“革新教学方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两年多时间过去,我们的改革确实起到了不少效果。第一线的老师感到非常有用,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也觉得比以往学得更自由。”余党绪对记者说,与其讲是“革新教学方式”,不如说是“改良教学方式”,“因为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一种探索,一种试验,关键是师生心中都要有这样的理念,而不是仅仅追求一个表面化的热闹。”
高三班语文老师谭老师说,革新教学方式过程中,重要的还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所谓“观念为先”。“眼中有学生,尊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上用激情去激发他们,用感情去激活他们。”据学生介绍,谭老师讲作文“很有一套”。他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进行两次一对一的“面批”——当着学生的面对作文进行点评、修改。谭老师说:“以前上作文课,我讲我的,你想你的,抓不到痛处。现在采用‘面批’方式,我可以最直接地知道学生的想法,学生也更容易明白我的用意,这也是对革新教学方式的一种探索吧。”
现在,课堂上的学生更愿意主动思考、主动开口了,老师为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地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发性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在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中找到“平衡点”,课堂教学“放得开,收得拢”。对于一些具有延展性及发散性的问题,则留给学生课后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改革传统教学形式:美术课上设计环保时装
“二期课改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教材改革,但教改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在于老师如何把握课堂上的时间,否则,永远只能跟在新教材后面团团转。”校长严一平对记者说。教师在“革新教学方式”中逐步完成角色转换,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又有些什么心得体会呢?
在采访过程中,高二班崔思玥同学告诉记者,她很喜欢生物课。“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据小崔介绍,上生物课时,老师总会以一些科学家的发现成果作为引子,先告诉大家结论,要求大家根据这个结论自己设计一整套的实验路径,最终与科学家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有时,书本中的知识就能够解决问题了,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必须在课外寻找相关的材料、阅读更多的文章,才能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通过课内的主动思考,我对课本吃得更透了,而通过课外的主动学习,我感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不少。这要比为了考试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意思多了。”
此外,艺术课也是小崔同学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在这门课上,老师不仅给学生讲解西方古典音乐流派与画派,还让学生们欣赏这些音乐、美术和影视作品。“我们不是单纯地观看影片,老师会组织一些活动让我们参与到影片中。我就为配过音,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高三学生杨蒙洁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课程是高一、高二时上的美术课,正是在那节课上,学生们度过了一个非常开心的“变废为宝月”。原来,美术老师在课上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们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比如易拉罐、塑料瓶、废纸等,设计成创意服装,最后通过T台“走秀”,评出冠军。随后一个月的美术课上,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实践,干得热火朝天,一件件变废为宝的时装精彩亮相。
即使已到高三,即将面临高考,学生们在政治课上仍然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原来,在每堂课的前5分钟,老师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就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或社会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演讲结束后,老师会要求其他学生运用书本中所学到的原理对演讲进行分析,老师最后进行点评。高三班的俞一飞以前并不喜欢文科,但现在上政治课时听得津津有味。他对记者说,上英语课时,老师也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课文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比如,课文中是一位伟人的传记,老师就会要求学生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伟人,用英文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英文水平提高很快,思路更宽广了,思维也更活跃了。”
一位高三教师对记者表示,高考应试的压力虽然无法回避,但应试压力与教学观念转变并不矛盾。“高考的答案是最接近真理的答案,也并非是绝对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往最接近真理的答案上探索。”看来,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在“非常时期”的高三,也并不是一句“空话”。
教师感悟
余党绪:
师生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存在着知识上的落差,认识上的差距,人格上也必然存在冲突。只要我们承认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就应该承认师生间存在着认知和心理上的差异。有时候学生看起来很幼稚的错误,并不是因为他们认知能力低下,而是源于知识背景与思维方式的缺失与差异。无论是人格冲突、知识落差,还是认识差异,教师都要试图去解决这些矛盾。无视矛盾的存在,那是无知;放任矛盾,那是失职;激化矛盾,那是无能。而课堂民主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
陈奇:
多年前中美两国彼此评价对方的教育现状,使我开始思考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逐渐认识到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与学生对话。要容忍学生的错误与缺点。不用“差生”概念,不歧视学生。一个优秀的学生不完全是我们教出来的,而一个“差生”的存在却可能有我们每个教育者的责任。与学生良好而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教师的基本功。
费炯冰:
教师要处理好理念、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一个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保持探索的热情,才可能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我的理念之改变来自于我遇到的挫折,当我发现学习英语成为部分学生头疼的事情时,我意识到必须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识,开始思考师生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认为,好老师应该让学生学得愉快和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探究精神。久而久之,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能建立一种坦诚、直率与自然的民主关系。
王学义:
新课堂要立足于改变学生主体意识萎缩的现状,必须改变老师“统、包、管”,学生“等、靠、要”的局面。课堂要有师生之间尊重的愉悦,顿悟之后的惊喜,思维创造的欢乐。
评价课堂是否“民主”,可以从亲和度、自由度、活力度、参与度、延展度等五个方面加以考查。同时教师要思考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效率与质量的关系。
申昌福:
很多教师把知识越来越系统化和精细化,批改作业次数不断增加,找学生订正作业的量不断翻番,却不见学生成绩有理想的提高。过多的包办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学生认为作业错了没关系,反正老师会找我订正。一句话,学习这事是老师要求的,可不是我想要的。也就是说,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本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我们的一片好心给遮蔽和抹杀了。因此,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效益才会提高。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把课本知识、学生经验、教师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一种探究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转化为主动探索、乐于动手、勤于实践、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通过引发学生产生问题、鼓励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维目标有机结合。
发布者:ws2015
来源:研修班网本页网址:http://yx.china-b.com/yxdt/20090218/192924_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